姚欣:AI,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 蓝驰观点
2017-03-29 12:34 星期三

也许AI是一个小小的浪潮和泡沫,但是从底层来看,对数据的重视是未来一切商业创新的基础和能力。


3月28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了2017春季·人工智能产业峰会。本次会议让投资界知名大咖、专家学者与创业者私密深度对接,针对人工智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姚欣出席本次会议,并带来主题为《AI,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的分享。他认为,AI可能是我们未来新时代一个小小的代表,第一次突破的萌芽。我们还能看到一系列的机会。今天的人工智能其实是大数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应用而已,核心还是离不开数据。也许AI是一个小小的浪潮和泡沫,但是从底层来看,对数据的重视是未来一切商业创新的基础和能力。今天分享他在本次峰会上的演讲:

这一次参与大会,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创业浪潮,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当时的创业者也基本上是来自海归,工程师和从学校走出来的技术人士。我感觉整个新的浪潮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我想大部分人熟知AI应该是从去年的AlphaGo开始的,但其实在1997年就出现过人工智能。当年,卡斯帕罗夫与代替「深蓝」走棋的IBM公司电脑工程师许峰雄对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45步棋战胜IBM超级电脑「深蓝」。面对361个点位围棋的时候它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迎来了现在的算法——深度学习。

我是做算法的,N年前也接触过神经网络。当时大家都觉得没有用,现在看来十分有用,因为它解决了程序员的工作量。之前程序员要用一系列的数据模型和公式去表达,最后再切分。比如十年前我在PPTV的时候,我们尝试着用计算机做试黄, 6、7个工程师干了半年多,只能做到70%的成功。随着算法的不断进步,可以看到我们在技术上有了飞跃。可以说我们原来所有的IP和创新,都是程序员靠算法实现的。但如今,我们能看到很多原来经典算法的领域都会逐渐被概率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替代。这种替代我觉得是从互联网开始,从我们今天说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开始,但我想绝对不会仅仅止于此。

我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项目很有趣。他说他们是做运维的,也叫人工智能。我说你们运维怎么人工智能了?他说很简单,以前我们服务器的档机主要是依靠我们的经验模型,现在我们也用数据确定,来做一些迭代,由此可能更加节约。这些点虽然很小,但是我相信它会一点一滴在我们今天数字世界的底层发生改变,这次改变会形成一次全新的风暴。

我发现有时候明明是在谈人工智能,但大家谈数据的次数比谈人工智能的次数更多。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其实是大数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应用而已,核心还是离不开数据。

其实当年我们也都曾收集过大量数据,因为大家都说数据是未来的宝藏,是未来一切商业的依据。但后来又发现数据没啥用,因为会做广告没啥用。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数据,已经开始产生运用,有它的推测、分析。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来看看每一个时代。我是80年代出生的,从我出生起我算是经历了三个时代,80年代是PC时代,然后又到了互联网时代,再往后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时代都会有这个时代最开始时候一些技术的突破,比如CPU、摩尔定律。但是仅仅有这些够吗?不够,那是70年代提出的。当Windows形成了,真正的PC时代才到来。

如果计算交互连接里面的多项技术得到一个叠加式的创新,有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机遇。这是我们同样从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看到的。它们的技术,甚至说最后推出这些跨时代产品的人都不是最开始那个技术的创新者。比如iPhone所用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最领先的,它是进行一个组成才诞生出来一个所谓划时代的产品。

我觉得今天AI可能也仅仅是我们未来新时代一个小小的代表,第一次突破的萌芽而已。我们还能看到一系列的机会。做底层还是看数据,因为这些计算、交互、连接的本质就是数据的处理。连接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取数据,交互也就是要把最后的结果反出去。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够获得数据,这比今天我们去发现个新的算法更有用。

也许AI是一个小小的浪潮和泡沫,但是我相信从底层来看,对数据的重视是未来一切商业创新的基础和能力。这些数据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AI,我们延展一下,比如loT,我们还能看到计算的框架,计算的框架从过去几十年都是从分布走向集中。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随着未来我们的决策从中心向边缘迁移,我们计算架构会再次从中心分布式的发展。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同样会带来全新的计算能力的提升。

当然也有今天我们的传感器网络,我们的感知能力不断的提升,我们收集到大量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数据,我们将现实世界数据化,由此我们的交互手段也会有全新的手段出现。当这些技术都逐渐逐渐走向成熟,甚至已经技术过剩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到来的一个真纪元,现在不过在门口瞭望一下而已。

有人曾提到这样一个曲线。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个知识。但在他十年的创业生涯里时候,的确经历了两次折磨,公司也是几乎是在崩溃的边缘。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起起伏伏,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又如何去解决的呢?我觉得这个曲线最重要的点就是我们的期待和期望,我们的期待和期望往往会在短期内过度膨胀。谁会真正看到2003年、2004年马云说我每年利润一百万,每年纳税一百万,谁又会相信今天的电商会成为万亿级的市场?没有。

我们的技术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才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2004年我做PPLive的时候,做了一款基于全媒体的技术。但是这个技术诞生的太早,因为那个行业还没有诞生。其他的视频网站是2006、2007,甚至爱奇艺是2009年诞生的。所以我们走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今天分享出来,也许对于新的一波创业者能有些许帮助。

我的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第一阶段其实干的事儿不是今天大家看到的PPTV,我第一阶段主要是给很多人打工,我们做过网络会议,我们也做过IT的系统,我们也做过网络的服务,甚至做过很多的运营商的底层内容分发平台等等。但是我觉得这些积累对于我们后来是有帮助的,第一是积累了我们的研发能力,这让我们从一个学生团队成长为有一定能力的技术团队。第二我们挣了点钱,我们在武汉发展,将成本控制最低,三年以后就慢慢积累起来了。随后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个阶段。当时做了一个选择和决定就是做to B服务,能挣一点小钱但不能挣大钱。所以后来我们客户主要是运营商和电视台,但问题是他们过于强势。我们后来发现签约能签下来,但是现金回流不了。所以后来不得不成长,变为当时跟一个电商谈合作说,这样吧,你也别付我钱了,你把内容给我。我就是这样被迫走上了一条内容播出之路,随后我们跟他进行了合作,三年免费给他播出,通过三年给他提供技术保证。那个时候还是传统媒体分发下去的,我们帮助他做直播做活动,把我们的技术终端,把我们的客户端推广下去。那时候也是我们去实战的练兵,打仗的最好时机,迅速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手段,包括我们产品化的手段。那时候我悟出来一个理,我们要有所谓的用户思维和产品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我碰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我们增长曲线很漂亮,但是我们不挣钱,一开始有VC资本市场的支撑,还是可以自圆其说,但是碰到金融危机,我们发现所有人对我们的最大期待是什么时候能够商业化?什么时候能够变现?所以在这种压迫和压力之下,在我们行业90%的同行都死掉之后我们被迫转型到第三个阶段,最终转向2C提供商业服务。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先要赚钱。我们要把自己做成一个网络电视台,去用成熟的商业模式让自己赚到钱。所以我们走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做成了PPTV,开始做广告,拍电视剧。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创业者的一个成熟的成长过程。

成长过程说起来容易,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过程推动着变革,我们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团队越来越强,但是最后我们最大的变革是什么?所谓对应的市场在不断不断的变化。最开始为这些人提供技术,后来我们提供服务,到最后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媒体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也是今天这一波的科技创业者,可能大家走过的路。

想做平台的公司,当然是好公司。但是先要问自己,是否有这样一个能力和信心走完这样一个十年之路?经过多次涅磐般的重生。所以说真正好的创业者,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能够见风使舵的人,他会不断基于这个风口顺势而为,笑到最后。最后我想对我们人工智能的创业者说,你未来不仅要走这样一条艰难和坎坷之路,同时你需要从今天估值的虚高或者蓬勃的创业投资的氛围里面冷静下来,去想想你真正创造的当前,在为什么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创造的价值在哪里?无论价值多小,你创造了价值,希望你能够时时刻刻清醒地把握住,让你的公司成长跟你的价值积累保持一致,这样就没有泡沫,才能笑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