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200万用户,每人唱8分钟,唱吧提前验证了小程序另一大可能
2018-08-13 14:52 星期一

唱吧不是特别鼓励用户回到APP,而是希望在小程序有完整体验。


在小程序的序列中,唱吧并不是最快的尝鲜者。在他之前,猫眼、艺龙、转转、摩拜等数据早已笑傲江湖。但略不一样的是,唱吧完整在小程序上做出了深度功能产品,用户停留时长7-8分钟,大部分人都会唱完3-4首歌。

用唱吧CEO陈华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小程序也开始可以承载住深度需求。

这比预期到来的时间要早很多很多。在当下,许多从业者、创业者还将目光放在轻量工具(小工具)、廉价娱乐(小游戏)身上,电商已经算是重度应用了。唱吧小程序则开始向业界证明了不一样的东西。

对许多“古典互联网”巨头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古典”之意是区块链从业者取笑互联网创业者的保守,今天变成了业界区分谨守原有阵地者的互联网公司的说法。但“古典互联网”并不是不愿意尝鲜,而是一方面对腾讯帝国有所犹豫、担心;另一方面,小程序现在更适合短平快、“一阵风”式的玩法和应用,这让大部分互联网巨头无法重兵进入。

现在,唱吧的试错似乎解决了这些问题,结果带来的启发可能远大于文字叙述。

 

 

陈华是这样说的:唱吧小程序“唱吧K歌”现在刚推出才4天,有了大概200万用户。之前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开发,和半个月进行测试。

到现在,我们的分享回流是:一次分享带来3个多点击,和1点多的新增用户(分享回流是社交网络中经常提及的专业术语,指的就是一个用户分享后带回来多少点击、下载、注册、购买等用户)。单个最高分享是1人带来500多点击,近200独立新用户。男女比例4:6,和唱吧APP类似,也是女性占优。广东用户最多,iPhone用户比例也略高。

其实,用户在“唱吧K歌”和APP“唱吧”中的行为对比差不了太多,评论、送礼、转发等行为比例和唱吧APP很接近。演唱量也很不错,用户进来后人均唱3到4首歌。

做小程序前有朋友告诉我们,小程序要追求短平快,用户不会在这里唱歌的。但我们这几天的结果证明,用户会不仅会唱歌,还会唱完整歌曲,也会有深度的互动行为。还有就是用户时长,单次使用也都达到7-8分钟。

不一样的是人群。唱吧APP用户群结构像是山峰,20-30岁左右人群是高峰,其他年龄层用户占比很少。唱吧K歌小程序的年龄变化曲线更平缓,老年人比例比APP高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去看微信用户群,很多都是老人、传统的不太会玩移动互联网的人,没有太强动力去玩APP,但是会在微信上基于关系推荐来玩。还有一个特点:很多新增用户群体,在过去看到一个分享不会去下APP,现在可以直接用小程序来体验了。

后续唱吧也会针对这些老年人、不同人群做各种定制玩法开发。小程序有一个很大特点,每一个页面都可以是一个独立入口,如我们会给老年人、或者喜欢唱戏曲等不同人群做不同入口。可以放在一个小程序里,也可以不放在一起。长远看,唱吧会给不同人群的不同展示。

这些用户怎么进来的呢?首先还是靠唱吧APP自然分享,然后触发的2次扩散。然后用户再次使用就可以使用微信的下拉小程序栏,这个打开率非常好。

唱吧不是做快速传播形态的产品,而是主做唱歌、朋友互动。这不是刺激分享,而是相对深度。

我们还做了一个微信群助手,可以将群的关系搬迁到小程序上去。

在微信上怎么抓住一大片用户?在微信上撬动几千、几万个真实活跃用户来参加一个活动和玩法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想要高速持续增长,就需要你有一个社群组织能力,社群之间能形成互动(如相互竞争等),只有这样才就能形成一个快速裂变的现象,这就和APP有很大差别。所以需要依赖微信的群能力。

以后唱吧小程序群功能会不断加强,借助群助手将微信关系搬到“唱吧K歌”上去。这还解决了刚才讨论的另一个问题:年龄大的用户很多,他们中如果有一人玩的不错,其他人就会跟着进来。好友的进入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从今天看,微信还应该为小程序提供一个Push通道,不然用户怎么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程序和APP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留存差,用户不知道怎么找到入口。从访问路径看,用户除了分享来就是下拉,但这些没有APP放在桌面那样方便(安卓可以),也没有Push通道。目前提供的服务通知有太多限制。

好处则是内建了社交关系。订阅号服务号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这个Push的作用。那么,怎么让微信群、公号、和小程序对接起来?如何让微信群的运营和小程序绑定起来?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运营部分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小程序这个事情多重要,或者认为微信是腾讯的就不想进。但这个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个必须进的平台,PC向移动迁移时很多公司就没跟上。当然腾讯必须足够开放公平才能最终促成微信小程序成为未来,就看腾讯是不是要做家有远见的公司了。

今天,如果中国市场需要一个操作系统,大概率会是微信+小程序

未来可能我们买一个手机,桌面就是小程序,电话就是微信电话。当然今天小程序还很不完善,不支持后台播放,没有Push通道,不能支持音视频的实时效果,不能使用第三方类库等等,但长远看就是一个操作系统。

今天还挺像2010年、2011年的样子,那时手机上最流行APP都是新奇的小玩意,回头看发现那些全部消失掉了。今天小程序也是类似,那些小玩意可能一阵风就会消失,最重要是在小程序上解决一个用户真实的需求。只有解决这个需求,才会传播和生存下去。

今天分享传播的玩法可能也只是一个过渡而不是常态。常态是用户会去主动寻找一个小程序,下拉使用。分享传播只是一个现象。理论上来说,未来2、3年,各种APP都要小程序化,谁能将社交关系、运营、留存做的不错的人才会生存。

唱吧不是特别鼓励用户回到APP,而是希望在小程序有完整体验。

唱吧K歌还要做一些精细打磨,现在还到处藏着APP的痕迹,我们希望用户不需要知道APP的存在,而是直接打开唱吧K歌,它将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文/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