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健身O2O的服务确实能提升体验。
36氪获悉,以健身跑步类APP起家,后转型线上私教课程的「乐动力」于近期开设了第一家自营线下健身房。乐动力CEO刘超告诉36氪,布局线下健身场馆是「乐动力」对自身服务的延伸,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的健身体验。
「乐动力」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做健身减脂的APP,创始人刘超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后赴美国留学并进入谷歌工作,历任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据易观数据统计,乐动力目前总装机量5500万次,月460万人次,日新增用户数量在5万左右,其中用户群体主要为30岁以上女性。刘超表示这类用户人群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在意自身形象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截止2017年7月,乐动力付费用户数量超过10万,最高同时在线的私教用户为10000人。
此次布局线下健身场馆,刘超表示主要有两点因素。一方面是健身场馆的坪效天花板明显,即高峰时期承载能力有限,低谷时段空间闲置严重;另一方面,为用户体验的缺失,即线上的教学方式无法矫正用户的错误动作,极易引起潜在的运动损伤。综合两方痛点,「乐动力」认为将线上课程延伸到线下场馆不仅是对自身服务的延伸,也能够激活线下的场馆,增加其单位时间的接客数量。
刘超提到「乐动力」早期从计步软件做起,在穿戴式设备爆发的节点,积累了大量用户,曾作为唯一一款国内应用登上过2013年App Strore的年度精选。智能硬件热潮褪去之后,计步类app从功能上逐渐转向跑步领域,而后再从跑步转向健身。然而单纯拼功能和产品的阶段已经过去,摆在当下所有app面前的核心问题为如何进行多元化的商业变现。
刘超认为健身类APP在商业化方面大体上有三个方向,包括自有品牌的电商变现、赛事的招商广告以及健身O2O服务。
事实上,「乐动力」过往也尝试过自有品牌的电商变现,但是发现团队基因缺乏对实体产品的经验。从产品设计到材质的选择,从供应链到库存再到物流,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线下赛事,对团队线下运营的能力和资源要求也非常高,与乐动力的技术背景不相符。乐动力团队经过思考,认为社交已经证明了其潜力,最终决定从工具往增值服务转型,做在线私教服务。
目前乐动力正在积极测算第一家直营店的财务模型与使用效率,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团队将会陆续在各个城市落地合作场馆。
文/张达 36氪